首页 工作总结文章正文

潜艇,为什么一旦发生事故,生还率这么低?

工作总结 2023年02月03日 18:30 31 cndao
网友提问:

潜艇,为什么一旦发生事故,生还率这么低?

优质回答:

潜艇再先进,它也得浮在水面或水中某一深度。所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材料,前提是不要失控,不要超过设计要求。潜艇一旦失控,沉入超过其耐压极限的深度,再先进的技术都等于零。

其他网友观点

我是一名远洋海员,长期生活在深海中,毫不夸张的说不管是船舶还是潜艇在深海中航行,不出事也就罢了,一出事真的就是船毁人亡,在大自然面前,人类是极其的渺小。


真实案例:

2018年我在船上的时候,听我们老水手讲过这样的一件事。大概在十年前,他跑的中日韩航线,船舶主要拉的是散货。在一次航行的时候,船舶需要进行人员落水的演习,于是船长就命令驾驶船舶变成手操舵,开始原地打转模拟救援落水的船员,也许过于大意,船舶在原地转圈的过程中开到了附近的暗礁里面被迫搁浅,当时船舶是满载,瞬间被十几万吨货物压成两截,当时没有来得及按下求救信号,整条船都沉了下去。还好当时附近有礁石,二十名船员只有三个存活了下来,其他的全部失踪。加上船舶本身的价值以及货物的价值,那次事故的损失初步估计高达几十亿人民币。


潜艇那么先进,为什么一旦发生事故,人员的存活率还是那么低呢?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。


第一:我们人类存活需要一个必须的条件就是有足够的氧气,在陆地上生活我们似乎不太在意,因为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足够的氧气,但是潜艇在大洋深处,特别是潜在海底的时候氧气是非常有局限性的!如果这个时候潜艇出现故障,无法浮出海面了,潜艇里面的人员生存需要的氧气是非常有限的,一旦缺氧,后果不堪设想。没有人能够强大到没有氧气去存活。更为可怕的是因为缺氧而失去生命的人都特别的难看和恐怖。即便潜艇再先进,它也是人工研制出来的机械,就会有出现故障的时候!


第二:我们长时间的待在房间里,是不是感觉特别的不舒服,总想出去透透气!潜艇就是一个密闭的空间,并且里面生活了很多人,那种密闭的感觉可想而知!并且在潜艇上是没有信号的!假如潜艇故障,无法上浮或者返航,即便发出求救信号,外界都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找到。救援就非常困难。并且在潜艇里面的衣食住行,水源,食物都是提前准备好的。并且非常的有限。长时间的无法上浮,里面的船员不仅精神压力受到巨大的考验,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障。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海底等待他们的只有牺牲!


第三:在大自然面前,人就像尘埃一样渺小。潜艇航行在大洋深处!如果出现故障,即便浮出了海面,里面的人员可以通过舷梯爬到潜艇的身上,甚至可以穿上救生衣跳进大海。最后的结局也是九死一生。茫茫大海甚至一个星期都不能见到一条船舶,即便遇到船舶,一个人在海面上就像瓶盖一样渺小,对于船上的人员来说根本发现不了。无风三尺浪,在大海中即便你穿上救生衣,游泳很厉害,最后依旧是随浪漂泊,要么被鲨鱼吃掉,要么被冰冷的海水冻死。所以潜艇不出事是最好,一出事就不是小事!


我们海员也是如此,虽然比潜艇上的船员舒服一些,至少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,看到蔚蓝的天空。但是在大洋深处也是非常危险的!一旦船舶有故障,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排除。外界不可能用飞机来送,有些海域距离海岸线过远,甚至飞机都送不过来。如果船舶在深海发生海难事故,就像之前的泰坦尼克号,生还的机会几乎没有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海员都不会游泳的原因。即便你再能游,深海之中,你也是无法征服大海的。


2019年我从澳大利亚拉的煤炭,准备去广州卸掉。在黄埔港附近锚地抛锚的时候,旁边的一条海轮就发生了事故。两名水手在放舷梯接送引航员的时候,三副操作失误,两个水手全部掉进了海里,当时附近全部是船,并且接送引航员的小艇也在,立马对其进行打捞,即便如此,巨大的涌浪一下子把两个水手打到很远,经过半个小时的救援,人虽然救上来了,但是却没有呼吸了。在近海锚地里就如此危险,更不要提在远洋深海里面了。


飞机,轮船,潜艇这种工作,一般是不会出事的,但是一旦出事就会出现人命的大事。即便科技再先进,这些工具都是靠人工研发制造出来的。都会存在有故障的风险。也建议想从事海洋相关职业的船员,在找船的时候最好去那种刚下水的新船,这种安全系数会更高一些。如果是破旧的老船,往往危险度会高很多!


如果给你每个月两万的工资让你去潜艇里面工作,你会同意吗?欢迎下方留言,我们一起探讨!

其他网友观点

1939年5月23日,美国“角鲨”号潜艇发生事故,27人遇难。

1939年6月1日,英国 “西提斯”号潜艇沉海,99人遇难。

1963年4月,美国 “长尾鲨”号核潜艇沉没,129人遇难。

1968年,美国 “天蝎”号核潜艇沉没,99人遇难。

1968年4月,苏联一艘导弹核潜艇因水银蒸汽中毒,致使90人遇难。

1994年3月30日,法国 “绿宝石”号核潜艇爆炸,10人遇难。

2000年8月12日,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爆炸,118人遇难。

2003年4月16日,中国361潜艇发生事故,70名遇难。

............

潜艇自从诞生以来,事故就一直存在,沉没无数,遇难人员无数,当然还包括二战中被击沉的,更是不计其数,这其中有一个共通的地方,就是每次潜艇发生事故的时候,遇难人数总是很多,也就是说,一旦发生潜艇事故,艇内人生还的几率非常的低。

为什么死亡率这么高呢?


潜艇活动环境特殊

潜艇一直在水下活动,而且一般下潜比较深,按照作战时安全航行配置来说,常规动力潜艇一般也都在400左右深度航行,核动力潜艇则更深。

400米到600米水深是一个什么概念?我们平常人携带着潜水装备下潜的话,一般也都不会超过50米深度,而超过100米就已经面临死亡威胁了,这是因为水下活动所牵涉的最重要的因素——压强。人如果没有潜艇保护,暴露在400米到600米深度的水中,瞬间就能被压缩成一个球。

所以,一旦发生事故,潜艇不能及时上浮的话,人根本不可能脱离开潜艇的保护而暴露在水中,一旦潜艇进水,更是无法生存,如果再碰上潜艇下沉到深海中,压强越来越大,潜艇都可能承受不住来自海水内部的压强而被挤扁,更别说人了。


潜艇内部环境特殊

曾经有人形容潜艇是一个水下移动的“棺材”,因为受体型限制,很多潜艇内部空间非常的小,有的地方甚至就只能容一个人走动,活动起来极为不方便,而一旦出了事故,人员连避险的地方都非常有限,再加上走动起来不方便,逃生时间也是一个问题。

空间有限,与世隔绝,人在里面活动,总得需要氧气,如果发生事故而不能动弹的话,舱内还要面临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“氧气不够”,如果动力系统再出了问题,制氧设备出现问题,那么舱内的氧气只能是越来越少,等到氧气用完之后,只能等着被活活憋死了。


面临的外部威胁

潜艇兵可以说是作战中最为危险的一个兵种了,陆军有广阔的陆地可以避险,空军飞行员遇险也可以选择跳伞回到地面,水面舰艇可以跳海逃生,唯独潜艇,虽然被广阔的大海包围,可那却是最危险的一个环境。

在英国人发明声纳之前,潜艇一度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所在,看不见、摸不着,躲在暗处给人致命一击,可自从有了声纳以后,潜艇的生存环境急剧下降,一旦被人家驱逐舰发现,跑都跑不过人家,还要被各种反潜导弹追着揍,即使是最古老的深水炸弹,那压力冲击也是够潜艇喝上一壶的。

潜艇不同于其他装备,一旦被侦测到,除非对手放弃或被消灭,否则下场可想而知,然而,一旦被人家击中,潜艇上的人员根本就没有逃生的路可走。


救援装备研究情况

各个国家都重视潜艇兵的生存问题,尤其是一些有条件的大国,也都在积极研究潜艇救生装备,美国、俄罗斯和中国在这方面都有了相应的成果。这些深海救援装备可以下潜到几百米左右的深度去对接潜艇,以此来将艇上人员救出来。

然而,无论什么样的研究,虽然也研究了多年,可大多数研究都是以中海深度救援为主,深海环境因为极为特殊的条件,研究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,所以,相对来说,常规动力潜艇救援起来还有些希望,而核动力潜艇(深海)一旦出事,生还的几率几乎就没有了。

况且,所有的救援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,那就是潜艇出事的时候有充足的时间等待救援或者实施自救,如果遭受打击严重,那什么样的的手段都没有用了。


结语:对于潜艇来说,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水压,一旦失去动力滑入深海,光是水底的压强就可以把潜艇压扁撕裂了,即使是到了现在科技发达的时候,潜艇救援依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,所以,防患于未然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不出意外才是最有效的方法。



工艺快讯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川ICP备66666666号 Z-BlogPHP强力驱动